首页 | 学校概况 | 以智启慧 | 以善树魂 | 以乐怡情 | 以健强体 | 和谐家园 | 文明在行动
 首页 > 信息化专栏 > 学校业务 > 教学科研 > 科研工作
小学生学科学习理解水平的辨别与实施有效教学的课例研究
作者(来源):校科研组    发布时间:2006-01-09

一、立论依据

 传统的三中心观念把教师视为教学的单一主体。现代教学理论明确指出,在一定的框架里,“教学的行为(目的)是由一组主体(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人)对另一组主体(很少情况下是一个人)实施的,前者称为教师,后者称为学生”。而无论冠以何种称呼,教学的主体都不是单一的教师或是单一的学生。在师生关系中强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从学生的需求、现状及发展可能出发,才能达到真正地为学生考虑。

那么,在学科学习中,如何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认为,关键就是要正确地辨别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理解水平。所谓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指的是对学科知识(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学科的学习方式以及这门学科同相关学科的关系)达到有效的领悟,进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结构,促进最大范围内的迁移和运用。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我们可以把对知识的理解分为四种水平,它们分别是“记忆性理解,它主要通过反复机械的背诵、重复强化而加以记忆的水平,其特点是完全模仿,死记硬背,几乎没有自己个人的经验。其次是解释性理解,它是指领会知识的含义,同时能转换成易于自己或别人接受的各种语言形式,加以说明和传播。其特点是模仿成分减少,加入了自己个人的经验并在有限范围内迁移运用。第三是迁移运用性理解,即不仅能领会含义,而且能在新的情景下作较为广泛的迁移运用,其特点是将知识大部分或完全融入个人的经验体系,掌握了通法通则。最后一种则是批判性理解,就是指不仅能解释并灵活运用知识,而且能发现其中的不足与缺陷,加以改进和完善,其特点是在自己的经验体系中形成了较为牢固的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由于学生的智力、人格特质和原有习得素质(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都存在不同,就影响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形成不同的水平,有的只达到记忆性理解的水平,有的处于解释性理解水平,较好的则达到迁移运用性理解水平和批判性理解水平。

而在目前的学科教学中,由于受主观思想的影响和课堂教学的局限,我们的教师不会,也不善于对学生的理解水平加以辨别,从而造成了教学方法的错位,原本应该达到“迁移运用性理解”的,却停留在“记忆性理解的水平”上。教师们往往凭借着感觉,主观地判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只能依靠补课等形式来补救,造成了师生双方的身心疲惫。同时,我们还认为在学科教学中,仅仅通过作业、考试,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感觉,而没有掌握相应的课堂观察的技术,也造成了老师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解,以致于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这些情况在“顾泠沅教授 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对上海市某几个区县的课堂教学现状进行深入调查”的活动中,都能明显地表现出来。也是造成我们学校虽然花了较大的人力和精力,但教学效率仍然不高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是想以此为载体,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提升教师的教学素养,提高不同学科的教师对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的动态性观察能力,辨别、区分能力以及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

 

主要参考文献:

1.邵瑞珍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
2.
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修订版

3、罗伯特·加涅(R.M.Gagne)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学习和教学心理学家。他在1992年修订出版的《教学设计原理》

4、顾泠沅著《.教学实验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

《教学任务的变革》、《寻找中间地带》

二、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 探索并形成一套“辨别小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不同理解水平的”观察技术与方法。

2. 探索“针对学科学习中学生的不同的理解水平,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基本策略。

3、形成“区分小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不同理解水平,从而采取有效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 研究内容:

1、按照对知识理解的四种水平,研究学生理解知识的特征与表现,寻找有关的观察途径,载体与方法。

2研究针对小学生学科学习中不同理解水平的教学手段与策略。

3分析课堂教学的不同结构,探索有效的便于操作的若干个课堂教学模式。

 

(三)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种资料,掌握和了解当前教育领域对“小学生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的研究以及观察技术的有关文献资料,为实施课题形成扎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通过听课,座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对“通过观察来了解学生理解水平” 的理解程度。

3、案例研究法:探索并形成有关的课堂教学案例。

4、经验总结法:通过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总结,以经验报告的形式总结出“辨别小学生在不同学科学习中不同理解水平” 的观察技术与方法和“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基本策略。

 

(四) 研究过程与步骤:

第一阶段(052~3月)   确立课题

 

第二阶段(054~6月)         

1、查阅资料,掌握和了解当前教育领域对“小学生学科知识的理解水平”的研究以及观察技术的有关文献资料

2、确定教学中学生理解水平的内容,及其相应的四种层次和鉴定标准

3、制定研究方案

 

第三阶段(056~ 0612月)  

1、确立学生学科学习的研究内容

2、确定研究对象及其对应的理解水平

3、从备课,设计教学过程做起,确定研究对象要达到的理解水平以及相应的实施措施。

4、实施研究,通过课堂观察,了解学生的理解水平,采取相应的措施。

5、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全程记录研究的过程,积累相应的资料。

6、根据数据分析或情况分析,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与评价机制。

7、通过反复分析研究,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观察途径,载体与方法以及教学策略与评价机制,并再一次推广。

8、大面积推广后,进行得失分析,把课题研究进行完善。

 

第四阶段(071 ~2月)            

1、收集整理教案,个案,论文。

2根据研究成果,总结出“各学科对学生理解水平的观察的基本技术和采取的相对应的教学手段与策略

3整理出有效的便于操作的若干个课堂教学模式。

4、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失。

 

(六) 预计完成的成果形式:

1、形成研究报告,以及高质量的经验总结。包括如下几点:

1)各学科对于学生理解水平的辨别所形成的基本观察技术,方法或载体。

2 “针对学科学习中学生的不同的理解水平,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和基本策略。

3分析课堂教学的不同结构,形成的有效的便于操作的若干个课堂教学模式。

2、案例:课题研究中相关案例分析,教师教后随笔

3、学生的成果:作业,成长记录袋等

4、与课题有关的音像资料等。

 

最终完成时间:   07

 

三、完成研究的条件分析

近几年,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科研工作,包括“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此课题获得了区科研评比的三等奖,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学校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的个别化指导”和“特殊儿童的个别化指导”的课题研究,前一个课题还参加了区科研的评比。在科研活动中,积累了一些经验。

我们学校在科研方面还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有专人负责,每学期有科研计划,每月都有一定主题的科研活动,或是资料交流,或是科研研究课,或是对前一阶段科研工作的得失进行反思,同时还把积极参加科研活动与年终奖金挂钩,形成一定的奖惩制度。

校长牵头,骨干教师,组长都是科研活动的生力军。积极参与每一个科研课题,形成了较好的科研氛围。

为了提高科研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学校还派老师参加了“区第一届科研研训班”的学习,并且通过“请进来”的办法,不定期地邀请教育学院教科研室的老师来进行讲座等形式的指导交流。

本学期,我们还打算请更多的专家来进行指导。同时去科研工作搞得比较好的兄弟学校进行观摩学习,以期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我校的科研水平。

 

四、经费预算

科研经费大致的估算:

订阅杂志书籍(1000元左右)

进行各种小型交流会,聘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1000元左右)

教师上机查询资料,做各种调查和实验。(1000元左右)

到科研搞得好的兄弟学校进行学习,考察。(2000元左右)

建立考核制度,对参加科研活动,以及在活动中取得较好成绩的老师,进行嘉奖。(3000元左右)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7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