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校概况 | 以智启慧 | 以善树魂 | 以乐怡情 | 以健强体 | 和谐家园 | 文明在行动
 首页 > 健康促进 > 心理健康园地
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6-04-29

“智善乐健,培育真人”是东安三村小学的办学理念,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力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校围绕《上海市中小学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学校德育工作要求,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一、有效合理地运用心理咨询室,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

心理健康教育如今收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上级领导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非常重视。为了更好的开展学生的心理辅导咨询工作,本学期,学校给我们的心理咨询室配置了许多器材、心理方面的书籍和教学挂图。在这里,学生可以倾诉自己的烦恼、困难,也可以和心理资源老师一起分享他的快乐;在这里,学生可以得到心情的调节、可以获得心灵的安慰。从而,架起了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心理学知识学习,使之成为心理辅导员。

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心理辅导员,我们利用班主任会议下发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资料《心理健康自助手册》并且为全体班主任培训“如何进行心理自助手册的实施”。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方法,使知识传授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它不仅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更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培养和学习潜能的发展。

三、积极开展心理广播,心理宣传落实到位。

每月开设心理健康广播讲座,结合小学生心理自助手册,围绕我校大多数同学经常遇到的或关心的问题,结合实际,给学生广播案例、心理故事、心理方法等,这也是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四、加强对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做好帮教工作。

  我校由心理兼职老师组成了心理辅导团队:王老师、陈老师、顾老师、叶老师。 每个教师都确定二个学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并做好个案辅导记录,因此对于各班的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帮助,鼓励他们提高学习的自信心,有勇气面对学习中面临的困难。本学期只要学生有什么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我们老师们都会积极主动的和他们进行交流,并一一作好记录,认真分析、及时跟踪,积极反馈,通过平等的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自助。 

五、利用学校篮球特色,开展学校心理活动月行动,促进学生心理发展。

学校每年举办“玩篮玩趣”活动周。学校德育领导小组以此为契机,融入心理健康活动,通过一系列心理游戏的设计和开展:1针对高年级学生学习压力大,产生相互缺少关心、沟通的现象,设计问卷调查,了解成因。2心理资源老师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心理沟通的方法,征集心理用语卡片、心理故事小报。3开展以“玩篮玩趣”为载体,架起同学心灵沟通的桥梁”心理系列心理活动。

这些活动发挥了心理课堂教育的主渠道,有效地提升班级团体辅导水平,改善高年级学生间的沟通,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六、开展“健康上网,拒绝网瘾”的心理宣传画活动

根据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和徐汇区教师进修学院德育室要求,开展了“健康上网,拒绝网瘾”主题宣传画活动,学生们紧扣健康上网,拒绝网瘾”主题,围绕倡导合理善用网络资源,建立健康的网络环境这一主旨,构图简洁,色彩明快,构思巧妙,寓意深刻,易于识别记忆和推广宣传。我校四、五年级的学生分别获区一、二、三等奖。

七、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需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专家和班主任沙龙活动,开展家长交流学生习惯的培养,好习惯让孩子受益终生。

心理兼职老师利用平时休息时间义务为下徐汇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给有需要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家长会和家访,我们的班主任对家长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传输,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重视。

八、开展教育科研,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学校的现状,学生的家长大多是周边菜场小商贩、超市收银员等,很少能照顾学生的学习、心理的正常需求。通过和家长的沟通了解,我们发现学生家长的不当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品质有很大的影响。我们应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教育学生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有探索的勇气,但更需要有行动的决心,在行动中不断创新、改善。对于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路、途径、内容与模式,我们还将进一步摸索和研究,我们希望得到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以便更加科学、有效地搞好这项工作,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社会化的实现,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出新的贡献。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7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