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的成功经验,借鉴人类社会发展的积极成果,面对新情况、新矛盾、新任务,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这次,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更高要求,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把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落实到党和国家奋斗目标中的明确意图,体现了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总体要求,这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的重要思想理论基础。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这些新要求“新”在哪里?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就十个亮点来向大家做一个学习汇报。
增强发展协调性`
亮点一: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翻两番
十六大报告表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GDP反映出一个国家总体的经济实力,却不能体现人民在经济发展中获得的实际收益。2006年中国GDP总量排世界第四,但人均GDP却排在百名之后。将GDP‘翻两番’的目标由‘总量’变为‘人均’,体现出党将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战略部署。经过近5年快速发展,如果实现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今后13年只要保持年均6%左右的增长率就可以达到。从几年实践和未来发展条件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不是速度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由非均衡发展到均衡发展的战略转型,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从经济总量指标、经济增长格局、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经济体制的安排等方面对增强发展协调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亮点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十六大报告表述:基本实现工业化。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基本实现工业化是个笼统的目标,十七大报告中将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提出来,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目前我国每部国产手机售价的20%、数控机床售价的20%至40%是向国外支付的专利费。今年‘中国制造’还在海外遭遇到一系列风波,说明我国单纯依赖廉价劳动力、廉价产品为主体的低附加值经济发展道路必须尽快改变。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这需要大力加强教育和研发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保障,努力提高全民族创新的意识和自觉性,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才的作用,也需要相应进行力度较大的各项改革,从而更好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亮点三: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
十六大报告表述: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
我国居民消费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62.1%下降为2006年的50%,远低于世界上70%以上的水平。提高居民消费率,这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重要指标,需要从调整发展战略和完善体制机制方面付出巨大努力。必须想方设法使消费这驾马车与投资、出口一起跑得更好。十七大报告把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作为要求提了出来,比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更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提出这些目标,就是要使速度、结构、效益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发展、改革相互促进,从而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亮点四:新农村建设
十六大报告表述: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鲜明的任务,十分明确。只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亿万农民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才称得上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亮点五:社会公平正义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目前在我国各个地方,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所享受到的公共服务相差悬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获得教育、医疗等各项福利津贴方面不平等。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党的十七大报告围绕这一要求强调指出,要使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全社会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这些新的更高要求最大特点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突出强调有序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这既充分反映了人民的新期待,也体现了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有序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和基本路径。随着经济、社会越来越发展,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将得到更好保障,社会主义自由平等精神将得到弘扬,社会公平正义将得到大力伸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进一步彰显强大的生机活力。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亮点六:文化建设
十六大报告表述: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与十六大报告笼统的提高素质的目标相比,十七大报告把加强文化建设作为一项专题提出来,针对性很强。前些年,一些旧的道德价值观念被颠覆,但又没有形成一套新的价值观,导致人们文化精神的缺位。中国的和平发展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软实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还要看到,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其他要求相比,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任务很重、难度不小。为了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我们要按照这些新的更高要求,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努力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因此,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切中时弊。新的小康不仅仅是物质小康,更是文化小康、精神小康。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亮点七: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改变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状况。为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使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其中,十六大报告对社保体系的目标是笼统的,十七大报告的新要求提出‘覆盖城乡居民’,把广大农民包括了进来。这意味着,除了城市居民外,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务农农民都应纳入基本社保体系。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农村将还有几亿务农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人口到城市。实现这些要求需要扎扎实实地付出巨大努力,其中难度比较大的是实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重要目标。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必须是共同富裕的社会,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占多数,这是由我国社会性质决定的硬指标。 而且,从目前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来看,中等收入者约为15%-20%,这几年这一比重以年均增加3个百分点的速度稳步上升:考虑到我国目前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要在未来13年实现中等收入者比重超过50%的目标,必须采取多项有力举措,努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大力加强教育、就业、社保等工作力度,积极创造多方面条件,努力使越来越多的低收入者转变为中等收入者,从而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以促进社会和谐
亮点八: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十六大报告表述: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相比于十六大的要求,十七大报告的新要求明确提出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这是一项清晰的任务。截至2006年底,我国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已从1978年的2.5亿人下降到2148万人,2148万人的脱贫问题是一场攻坚战。”
亮点九:人人病有所医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不再笼统地讲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一个清晰的目标。这意味着,包括广大农民在内的全体老百姓,都能够有病及时医,有病看得起,这是百姓迫切盼望的。目前我国农村基本医疗卫生覆盖面偏小,离人人享有医疗保障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亮点十:生态文明
十六大报告表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党的十二大以来,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目标。到党的十六大,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次党的十七大又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目标新要求。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系统、全面和科学,这是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资料显示,中国去年7大水系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生态文明’在十七大报告里被鲜明地提了出来,相比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要求,新要求更明确,体现出紧迫性。只有人民生活在天蓝水碧的环境里,才算实现了新要求。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我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这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将对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使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需要看到,在我国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显然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扭转被动局面,保护群众健康和公共安全,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健康的食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在生态良好的环境下生产和生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今后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在这5年,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在发展方面,我们将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形势,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在转变发展方式、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节能降耗减排目标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史性跃升,促进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高。
——在改革方面,面对改革攻坚阶段的艰巨任务,我们要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政府管理体制等各项重大改革,努力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制保障,切实把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在开放方面,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大国国际收支失衡加剧的复杂局面,我们要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升级,完善资本跨境流动机制,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为我国和世界经济共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在稳定方面,我们将面对社会转型过程中可预见和不可预见的种种矛盾,加快社会事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更公平合理地分配社会财富,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如此关键的发展时期,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我们必须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为导向,坚定信心、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努力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