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是张海迪,却有着张海迪相同的不幸命运。小学时的一次意外,造成她下半身严重瘫痪的不幸,终身与轮椅为伴。她,不是张海迪,却有着张海迪一样的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一颗火热的爱心。二十多年的病痛折磨,她没有趴下,而是顽强地“站”了起来。她用自己的特长,捧回一个又一个奖杯;她用自费开通的“蔚青热线”帮助社会上更多的残疾人树立自信。她总是说:虽然我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是我学会了坚强与乐观,只有自己不轻视自己,那么别人也就不会看不起你!
她,就是东安三村小学的一名残疾教工沈蔚青,一个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张海迪。凡是与她接触过的人无不为她的精神所震撼,无不为她自信开朗的性格和无私的爱心所感动。
孙嘉漪,一个东安三村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一个与
一场爱心义卖,使这两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相识了。看着这样一个和自己有着同样不幸的女孩,一种同病相怜的感情油然而生,一种教师的使命感驱使沈蔚青拨通了孙嘉漪家的电话。从此,这个小女孩的一切时常牵扯着沈蔚青的心。在与孩子父母交谈中,
沈蔚青再也坐不住了。一次次的电话联系,耐心、仔细地辅导孩子的父母、祖父母如何照顾脊椎损伤孩子的身体,她不厌其烦地一遍一遍地叮嘱,言语中充满了焦虑;为了解决孩子排尿的困扰,她几次驾驶着残疾车,拖着笨重的身躯来到学校,对孩子传授自己的经验,指导孩子如何清空小便,摆脱每天两次的导尿,提高生存的质量;为了防止孩子遭受痔疮的痛苦,她来到教室,细心地量好孩子座位的尺寸,给孩子缝制合适的坐垫;为了孩子今后生活的需要,她一次次地向社会、向街道社区、向残联呼吁、甚至动用自己在残联的关系,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孩子解决了儿童轮椅问题。她,一个高位截瘫的残疾人,为了一个相似命运的女孩奔忙着。孩子父母的感激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
最近,沈蔚青又忙着与仁济医院泌尿科的专
在关注孩子身体疾病的同时,
每次
对于孙嘉漪来说:
她不是张海迪,但她却是一个活在我们身边的张海迪。她用她的自信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用她的爱心关心着每一个她认为需要的人。她就是这样一个战斗在教育岗位上的特殊教育者,她正用自己的行为践行着教师的神圣职责,她用自己的心叙述着师爱的伟大!
没有人强求过,没有人下达过命令,只是相似的命运,把两人拉在了一起;只是强烈的责任感使沈蔚青时常牵挂着女孩。这份情,这份爱很浓、很深、很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