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随着春季来临,诺如病毒进入高发期,学校作为人员密集场所,是防控的重点区域。
第一部分:认识诺如病毒——春季的“隐形刺客”
诺如病毒最早发现于美国,因其潜伏期短(最快12小时发病)、传播力强(少量病毒即可感染)、环境抵抗力高,被称为“春季呕吐病”。它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传播:
吃进去:食用未煮熟的海鲜、被污染的蔬果或饮用生水。
摸出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后未洗手就摸口鼻。
飞沫喷:患者呕吐时,病毒随气溶胶扩散到空气中,被吸入后感染。
感染症状:主要症状:突发呕吐(儿童可能呈“喷涌式”)、水样腹泻、腹痛、低烧。
其他症状:头痛、肌肉酸痛。
重要提醒:
感染者康复后仍可能通过粪便排出病毒长达2周,需持续注意卫生!
诺如病毒没有特效药和疫苗,预防和科学护理是关键。
第二部分:日常预防——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
个人防护篇
洗手要“全流程”
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搓洗20秒以上,指尖、指缝、手腕都要覆盖。
消毒湿巾和免洗洗手液无法替代洗手,病毒对酒精不敏感!
饮食安全“三要三不要”
要煮熟:贝类、海鲜必须彻底加热,生熟食物分开处理;
要清洗:水果蔬菜用流水冲洗干净,不喝生水;
要分餐:避免共用餐具,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不要贪凉:春季少吃生冷食物,外出就餐慎选凉菜。
增强免疫力
每天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运动(如课间操、跳绳),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果。
校园防护篇
教室通风“双保险”
每节课后开窗通风,每天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
天气寒冷时,可利用课间操时间集中通风,避免着凉。
呕吐物处理“三步法”
第一步:远离并报告——发现呕吐物立即远离,通知任课老师或卫生老师,切勿围观!
第二步:专业消毒——学校保洁人员会使用含氯消毒剂覆盖呕吐物,清理后对污染区域彻底消毒。
第三步:密切观察——周边同学需监测自身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
第三部分:学校防控——严守安全每一关
根据上海市疾控中心要求,学校已采取以下措施:
严格返校管理
加强晨检,呕吐腹泻同学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72小时,后方可返校。
食堂工作人员每日健康监测,出现腹泻、呕吐症状立即离岗,康复后需检测阴性方可返工。
环境消毒“无死角”
教室、食堂、饮水机、卫生间每日消毒,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区域增加消毒频次。
疫情应急“快准稳”
班级出现病例后,将暂时离开教室换一个教室上课,原教室需要消毒,降低传播风险。
第四部分:感染后应对——科学护理不慌张
如果不慎感染,请牢记:
居家隔离“三不原则”
不返校:症状消失后仍需隔离72小时,避免传染他人;
不做饭:患者不得参与食物处理,防止家庭内传播;
不接触:避免接触老人、婴幼儿等体弱易感人群。
补液防脱水
少量多次饮用口服补液盐(药店可购),忌只喝白开水或含糖饮料。
返校复课要求
孩子康复后,呕吐腹泻同学需居家隔离至症状消失72小时,后方可返校。
配合学校完成缺勤原因登记,不隐瞒病情。
第六部分:健康倡议——每个人都是防线
同学们,诺如病毒虽容易传播,但只要做到:
勤洗手、吃熟食、多通风,切断传播链;
早报告、不隐瞒、科学防,筑牢安全网。
最后呼吁:
让我们用科学的知识和积极的行动,为自己、为同学、为校园筑起一道坚实的健康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