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兰老师是学校的青年党员教师,工作8年以来一直勤学肯干,渐渐走向成熟。执着与坚持是她对工作的热情,更是她对职业的一种追求。作为一名党团员干部,她努力体现党员“三高”,认真开展团支部活动。作为学校的英语教研组长,她更是要求规范教学流程促进师生发展。不断学习,努力实践使她在学科引领上和专业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少成绩。
2011学年度杜老师第二次被评为“校园丁”的光荣称号,这是大家对她工作的肯定,更是对她的一种鼓舞。记得2011年8月底,那时产假还未结束的她考虑到学校工作需要提前回到了工作岗位上。每天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回家还要照顾几个月大的孩子,还有三个新接手的班级,这些都是对她的考验,但都未曾影响她的工作。每天等孩子睡了她还要进行备课、工作,第二天六点不到就要起床。她克服了种种困难,慢慢调整自己适应了新的生活和工作方式,这也让她变得更加坚强起来。
学科建设——任重而道远。
英语学科作为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在07-09年三年建设过程中,英语组的教学流程更加严谨了,教研内容更加丰富扎实,教师团队的凝聚力和实战力在一次次的公开展示活动中也得到了提升。每一次的活动都离不开组员们不计得失的付出和团结协作,英语组团结和谐的氛围让大家都充满干劲。教师们还多次辅导学生获得过团体和个人的市、区级英语比赛奖项,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
如今,三年重点学科建设已经过去,杜老师结合当前学科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总结和分析学科现状,不断地改进学科建设的策略。无论是在教研队伍建设上还是课程建设上,她要求大家进一步规范教学流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严把每个年级的质量关,努力提升学科教学质量。她总是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要求自己,这也深深影响和带动了其他组员。
团队发展——研课中成长。
学科的发展根本在于教师的转变,教师的发展在于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开展科研促进教学。杜老师着力于不断提升教研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每个学期都会结合教导处的同课异构和课题研究开展定期的听评课活动。以年级为单位,每个年级两位教师上同一教时的课,再选出一人上组内公开课大家一起听课、评课。这样一个学期每人至少有2节公开课。在VHS任务链的系统教学设计下,大家讨论目标的制定是否符合该年段的学习要求,并且讨论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落实目标。在一次次的研课过程中,大家都认识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进一步改进。教研组的科研能力能升了,学术探讨的氛围浓郁了。
在这一年中,两位教师分别参加了区级层面的公开展示交流或教学评比课,杜老师提倡发挥集体的力量,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协作备课、准备教具。走到区级层面代表的是学校形象,因此人人都要树立大家是一个团队的观念。2011年9月,汤华平老师参加徐汇区男教师风采展示活动。杜老师作为教研组长与汤老师一起探讨课的设计,而张盛老师作为带教师傅更是多次在下班后留下来听汤老师说课,一次次帮他的改课。其他老师也共同帮他制作教具准备材料。2012年3月至4月,杜秋兰老师参加“新苗杯”教学评比活动,在短短的两周之内要完成课件制作、教具准备和三次试教。时间紧、任务多,其他组员都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大家一起听试教,提出改进意见,全程参与。特别是高文娟老师还陪同杜老师参加比赛说课、助教。一节课让所有的组员经历了整个过程对大家来说都是一次学习的机会,每个人都在学习,大家通过反复磨课在能力上都有所提升,也为今后其他教师参赛提供了经验。
自身提升——钻研促进步。
作为教研组长的她,自身的业务水平必须提升,那样才能引领其他组员的共同进步。学校多次送她外出培训她都格外的珍惜,每次区级培训听课她也都认真学习,把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当中去。业余时间她还不忘给自己充电,加强专业学习。在今年的“新苗杯”比赛中,初赛时撰写教案就需要完成6张左右的VHS任务链表格,是以往没有的。面对新要求,杜老师在赛前认真研究,复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并重点研究了所选年级的教参、认真钻研教材,充足的准备让她在初赛中就获得了第三的好成绩。复赛中,要借班上课,对方的学生学习水平整体较高,杜老师又进行了适当地调整,制作媒体、反复试教、调整细节,常常工作到凌晨2点。她咬咬牙告诉自己,只要自己能够做得到的就一定要去做好它,不仅仅因为自己代表的是学校参赛,更多地是对一节课的更深层次的研究。她的不懈努力加上其他组员的鼎力相助使他在复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每一次的任务和活动都能看见她沉着冷静的思考和付出的辛勤汗水。
面对自己取得的成绩,她在欣喜的同时总是告诉自己,我还能做的更好,我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和改进。正是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和上进心,正是这分执着与坚持让她在职业道路上不断进取。相信她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更好的带领她的英语组做出更多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