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第14课《我给奶奶送阳光》。这是一篇描写幼儿生活的文章。课文主人公鹿儿虽只有四岁,但她却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她的奶奶因腿坏了,不能出屋晒太阳,鹿儿便用围裙把阳光包起来送给奶奶。虽然这种做法幼稚可笑,但反映了鹿儿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这篇课文就是在趣味中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在认识汉字,积累词语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并且初步懂得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二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要逐步把教学重点过渡到阅读教学中,但又不能忽略了识字教学。在本课中教学设计把识字教学融入到阅读教学中,借助一定的语言环境,在阅读中进行识字,整个阅读过程就是识字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质疑”最易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时,要积极启发学生质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围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质疑,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围绕题目质疑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但是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给奶奶送阳光?2、鹿儿是怎样给奶奶送阳光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思考、讨论,透过语言深入到鹿儿的内心世界,探究领会鹿儿心理细微变化过程,学生在思维探究中解开心中的疑团,理解了课文的实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教学片段】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今天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你们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吗?
生:鹿儿。(齐)
师:她要把阳光送给奶奶。(出示课题)
师:谁把课题来读一下?
生:(读课题)、(齐读)
师: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呢?
生1:她为什么要把阳光送给奶奶呢?
生2:阳光怎么能送人呢?
师:是呀!阳光怎么能送人呢?问得好。还有吗?
生3:她是怎么送的呢?
生4:奶奶收到她的礼物了吗?
生4:结果怎么样?
师:让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读课文,从课文找到答案。
【教学反思】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些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但却往往被人认为不适于低年级的学生。其实不然,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有计划的训练,看题目、想问题的要求是可以为他们所接受的。学生已升入二年级下半学期,他们已经较好地掌握了一定的识字工具和方法,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的重点也属于从识字走向阅读的重要过渡阶段。审题是阅读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这是因为课题是课文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一般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精辟概括。因此,课题常常是一篇课文的“道”之所在。教学时,学生读题后,教师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呢?”当孩子提出问题后及时肯定了孩子们的问题,并加以适当的评价,激发了孩子的提问意识,诱发了孩子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然后让孩子们带着问题朗读课文,通过边读边思,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因此,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重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有了问题意识,才能成为问题的发现者,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