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
苏武出使匈奴后被匈奴王扣留,然而,苏武面对匈奴王的利诱、威逼、折磨,依然心向祖国,毫不动摇的故事,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以及爱国热情。
实施措施:
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苏武与匈奴进行了几次斗争?找到相关内容.
2.说说匈奴王怎样侮辱苏武以及苏武的表现.完成表格
匈奴王的表现 |
苏武的表现(怎么说,怎么做) |
|
|
|
|
|
|
|
|
3. 议论:苏武为什么要以死相拼?
4.你认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反思
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学科,其本身就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对学生心灵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理应承载起民族精神教育的重任。民族精神教育不仅仅只靠教师讲解,还应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找准切入点,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中,才能真正落实到学生主体。我们尝试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用“整合”的方式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在教学这一课时,首先要缩短学生和作品的心理差距,这就需要在课前收集和整理课文的相关背景资料,包括:作者简介、作品中人物的生平、作品的写作背景、历史背景等。课前做足“功课”,同时也让学生自行通过网络等渠道去收集和了解有关资料。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置身于作者所处的时代之中。由于对历史背景有了比较了解,教学时对苏武就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当完成以上表格时就比较容易,然后,注重感情朗读,从读中体会苏武怎样的精神时,学生一下子就出来了。
因此,阅读教学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环节,不论是记叙文、散文,还是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其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通过朗读讲解加以贯彻和落实。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民族精神教育,一方面,教师可以以情激情,在朗读讲解中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分析,包括具体的情节、人物和事件,尤其是丰富的语言环境,将内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体会出来;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朗读和表演,范读、赛读、感情读,读出不同的语调,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及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文中的内在感情,体会文中的“道”之所在,从而使学生倍受教育和感。